为了使热校形成功,需要选择合适的加热温度、保温时间和成形压力。在热形状校正过程中施加在零件上的压力可以确保零件压在模具上。但是,无论压力有多大,都可能导致模具和工作台的正义形状。因此,温度和时间是影响热校正效果的主要因素,温度是决定性因素。为了满意地消除回弹,必须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。所谓的热规格主要决定了形状修正的温度和时间。一般来说,形成钛板的适当热规格必须确保零件在成形后满足以下基本要求:
1.零件与模具粘合良好,基本不需要人工修整。外观、尺寸、表面质量符合钛板零件的检验要求;
2.材料力学性能基本稳定,室温和使用温度下主要性能指标符合要求;
3.零件内部的残余应力基本消除;
4.热校正后材料的平均氢含量不超过150p.p.m的允许值;
5.氧化皮和透气层的总厚度不得超过金属板厚度允许负偏差的一半;
6.材料金相组织无变化,无明显晶粒长大、过热等现象;
7.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前提下,温度要尽量低,时间要尽量短。压力以保证能将零件压贴为宜。
我们的校准规范测试是在国产RX-1机床上进行的。材料为TA2和TC1,厚度分别为0.5、0.8和1.0毫米。用热电偶指示模具或工作区域的温度,温度可控制在±10℃以内;时间由时间继电器控制,从试件放入模具、闭合或放入工作腔的时间算起,到取出的时间。
现在,将强调成形准确度的问题。成形精度是零件压制成形最基本的要求,也是衡量温度和时间规格是否合适的主要指标。判断成形精度的方法是测量零件冷却到室温后的不粘连程度,即残余回弹量。首先以弧形宽板弯曲部分为例。它可以代表飞机上一类曲率小、形状准确的零件。这类零件的相对弯曲半径较大(如回弹前的相对弯曲半径为r/t=200)。若取弹性模数E=10500公斤/平方毫米;屈服极限α0.2,对TA2取40.5公斤/平方毫米,对TC1取60.5公斤/平方毫米。综上所述,在基本保持成形精度的前提下,可以初步确定钛板热校正的规格。